傳統與現在的不同

早期的辦桌文化 
早期的辦桌並不像現代如此便利,有許多現成的食材及免洗餐具可供使用,因此所謂的「十日前,八日後」,指的就是辦桌事前的準備功夫及事後的工作!早期農業時代的「總鋪師」只負責開菜單及烹調事宜而筵席所需的食材皆必須由主家自行採購,有時很多食材都不是現成的,所以必須由自己動手做,除此之外,以前辦桌沒有鷹架、棚子,連桌椅、碗筷都要自備,想遮陽還得在各家橫樑間牽麻繩、舖布,而搭棚用的竹子、木材或蘆葦,也必須事先砍好以備用;另外主家更必須挑好良辰吉時和方向,準備好一切工作後,正式宴席當天,所有的鄰居皆會加入辦桌的陣仗,舉凡洗菜、挑菜、切菜、端盤子以及收拾碗筷等所有的雜務,都由大家一起幫忙完成!有趣的是,由於早期並沒有電冰箱,所以有些食材必須放在外面的架上風乾,以防食物腐壞,而必須事先煮好的食物也會放在架子上,因此這些東西都還得有人隨時看顧,以免遭竊。鮮少人得知,在早期宴客時,有些主家會在筵席中,同時請來數位總鋪師一起「拼桌」。然後再由主家品嚐各個總鋪師的廚藝,並選出其中最美味者,賞以金牌。在當時,拼桌得金牌是身為一位總鋪師最無比的光榮然而時至今日,此項傳統卻早已不復見!。

現今的辦桌文化
時至今日的辦桌文化裡,已不復見早期在旁端盤子、打雜的鄰居,取而代之的是負責支援各個領域的「大工」、「小工」。「大工」、「小工」。這是一群由總鋪師所雇用的工作人員,大工負責擔任總鋪師的助手,而小工則是負責洗菜、切菜、收拾碗盤及整理桌面等一切打雜工作,「碗盤出租商」,更是辦桌文化突破以往的新改變,出租餐具以及烹調所需的鍋碗瓢盆等器具給總鋪師,免卻了早期主家和賓客需自行尋找或攜帶桌椅餐具的困擾另外在料理食材上,也與過去年代大相逕庭,由於農業時代物資較為貧乏,所以多以肉類作為主要食材,但近年來隨著箱網養殖業的興起,海鮮種類選擇變多,加上成本降低及民眾口味的改變,海鮮逐漸成為現代辦桌菜色的主流,許多在早期幾乎不會出現的菜色,諸如鮑魚、龍蝦及魚翅等高級食材,則是越來越受到歡迎,甚而普遍化,許多原本需要手工做成的食材,也都有現成品可以取代,如魚丸、雞捲等,甚至連原本須由總鋪師手工做成的點心,也都以現成的布丁、冰淇淋取而代之。
從早期的辦桌文化,不難看出農業時代的人們,那份濃厚的人情味!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型態已然改變,而這種鄰居互助式的辦桌文化也漸漸消失了,比起現在辦桌,所有東西都有人準備好,菜色也配合餐廳精緻化,辦桌文化已失去傳統「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