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似錦百鳥聲喧,嶺南風光景色陶然。
有一個古亭在山頂矗立,為的是紀念那鐵面丹心的包青天。
包大人高風亮節,一塵不染,
他查民怨、懲貪官、擲寶硯、黜弊端,清正廉明世代流傳。
我表的是包公奉調來到端州地面,聞聽說採端硯的百姓困苦難言,
暗想到:我何不微服私訪,借衫查看,
查民風,安良善,為國懲兇蠻。
一路上,他看到工匠採石冒艱險,蓬頭垢面的困苦不堪。
他聽見痛斥貪官聲聲怨,怨聲載道提肌寒。
茅蓬下工匠們嘔心瀝血在製端硯,咳聲嘆氣淚不乾。
硯石上只見花紋和圖案,鍋灶內不見柴米斷炊煙。
工匠們說:造硯台是年年進貢往京城獻,我們窮百姓歲歲辛勞愁吃穿。
今看著誑功漁利貪得無饜,窮百姓怎能不飢寒交迫受煎熬。
包拯他目睹此情,滿腔怒氣回衙轉,
命包興你快找來那經辦送硯的書吏到堂前。
那書吏急忙來把包公見,施禮一畢站在一邊。
包拯說:今年奉旨端硯多少件,你要一一道來莫遲延。
書吏說:今年的貢硯已如數照辦,大人的硯台,小吏刻意的留在身邊。
說著話,他雙手捧硯讓包拯看,見包大人面色鐵青,雙眉就凝成一團。
那書吏見此情,心中暗盤算:這準是大人嫌少,要把臉兒翻。
忙說道:這一塊先請大人您把樣品看,還有那精品二十塊,早就備齊全。
這書吏滿臉堆笑,眼珠亂轉。
包拯他怒氣沖沖,心中似火燃,
二目圓睜,手拍書案,我要你把端硯的去處如實報清單,
若有半句假話,本官我要嚴加懲辦,從實講來休隱瞞。
蹼通通!書吏跪在地下磕頭如搗蒜,顫競競!渾身顫抖吐實言:
今年製作的上等貢硯,除進貢尚餘八十三,
前任州官拿走了一半,所剩這些小吏不敢把您瞞。
大膽藉進貢之名,營私舞弊,巧立名目,欺君罔上你罪如山。
須知道美硯精雕,是一匠的血和汗,據為己有難道就無愧顏。
似這等上行下效視而不見,分明是通風作弊有牽連。
限期追回貪污的所有端硯,從今後不得向不姓,攤派那貢硯錢。
包拯他修本朝廷,為民請願,出榜安民,執法如山。
眾百姓奔相告,鄉里都傳遍,齊讚頌包大人是一位難得的好清官。
第二年包拯他升為御史回朝轉,眾百姓送至長街前,
清似水明如鏡,鐵面丹心人稱讚。
包拯他告別眾人,揚鞭策馬,心裡慘然。
行至陵陽峽,包興想起事一件,
臨行時,有一位徐秀才送件禮物帶在身邊,
包拯命他立即打開看,原來是一方端硯,附有書信在裡邊,
信中說這是我祖傳四代無價寶,靖您留念略表心田。
再看那硯石精美式樣罕見;制色兼優非比一般,
晶瑩修潤,墨玉生輝光悅眼,古硯青花各自藍。
包興說:這真是徐老先生心意一片,
大人你留下吧!也不枉在端州為官數年。
哼!我包拯廢陋規法把貪官懲判,攜硯進京豈不讓人當笑談,
端硯再美價值千萬,取之不義,這是破瓦當磚。
說著話,嗖的一聲,擲入山澗。
回京後,立即覆信徐樂天,
謝君送硯情深無限,受之有愧未敢帶回還;
恕我魯莽美硯擲山澗,「要正人,先正己」古有格言。
徐秀才讀罷書信淚花閃,即時回函稱頌包青天。
到後來,徐樂天籌金把涼亭建,
取名擲硯亭,那感人的故事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