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簧」相傳是由相聲演變而成的表演形式,屬於相聲的支流。通常將雙簧歸類為「彩扮相聲
」。
雙簧的起源說法不一,比較廣為人所接受的說法是源自清朝末年,有對黃氏父子本是相聲演員,某次奉詔入宮表演,正巧父親喉嚨發炎無法言語。皇帝下詔不能不去,去了無法演出又是欺君之罪,要滿門抄斬。父親心憂之際急中生智,由兒子躲在椅子後面說話,他在前面配合做動作。不料效果出奇的好,皇帝非常喜歡,新的表演形式從此產生。因這對父子姓黃,故稱此種表演形式為「雙黃
」,其後訛音變成「雙簧」。
雙簧演出除了類似相聲的對話之外,兩個演員一前一後扮演同一個角色,故又稱為「雙扮藝人
」。在前面的稱為「明相」,負責表情動作,行話叫「灑頭賣相
」,角色地位相當於對口相聲中的捧哏。在後面的稱為「暗相」,負責聲音語言,也叫「橫豎嗓音
」,相當於對口相聲中的逗哏。
明相須根據暗相所說的台詞做表演。一般情節是明相遭暗相戲弄而產生笑料。暗相經常有精彩的口技表演。只要銜接得當,演出內容可以一段一段任意串接,因此題材方面非常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