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也瘋狂

正殿

觀世音菩薩 十八羅漢 韋馱護法

太陰星君觀世音菩薩
  觀音佛祖,俗稱「觀音媽」,以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薩,關懷一切眾生悲慘的聲音,故又稱「觀世音」,簡稱「觀音」,據傳能化身三十二種形象,造型特徵通常是寶冠上飾坐佛,手持淨水瓶或蓮花,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神像是由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恭請來台,二次大戰期間,正殿遭炮彈擊中,殿堂全毀,唯有此尊神像安然屹立於蓮花座上,信徒皆稱「佛祖顯靈」更加虔敬崇拜信仰。
傳說故事
  據《佛經》說:觀世音本為印度一位國王的長子,名叫不煦,和父親及弟弟都隨釋迦佛出家修行,後來釋迦牟尼佛給他父子改了名,父親稱「阿彌陀佛」,兩個兒子稱為「觀世音」與「大勢至」。觀世音在左掌慈悲門,大勢至在右掌智慧門,共同襄贊阿彌陀佛的教化,合稱「西方三聖」。而密教中卻認為聖觀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能引導世人超昇至彼西方極樂世界。
  有說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也有的說觀世音菩薩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阿彌陀佛佛位的繼承人。又說觀世音菩薩現於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輔佐,西方三聖的一尊。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就知是觀世音菩薩或是大勢至菩薩。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對上品上生、上品下生的人,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分別執金剛台、紫金台、金蓮花,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投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彈指問,往生彼國。
  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人,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至行者前,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已信解,發菩提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說明上品者,由西方三聖,一齊去接引;中品下生以下的四種人,則由觀音和大勢兩位菩薩接引。由此可知,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觀世音菩薩協助阿彌陀佛的主要工作任務。
  淨土三經說持名,觀想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由西方三聖、或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往生。但在觀音的經中說:若人憶念觀音,臨命終時,自己往生極樂世界,無需接引。再如《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也說:於此世界若有人想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無常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 量壽如來,聽聞妙法。如是之人,永不受輪迴之苦,無貪瞋痴,無老病死,無餓飢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蓮花化生,常居彼土。又若人誦持觀音陀羅尼法門;也可得生極樂世界,如《佛說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神咒經》說:持此咒者,現身復得四種果報─一者臨 命終時,得見十方無量諸佛;二者永不墮地獄;三者不為一切禽獸所害;四者命終之後,生無量壽國。這都說明了觀音法門的歸趣,是導向淨土,使一切眾生永遠離苦惱,得安樂。

十八羅漢

 

文殊菩薩  佛教十八位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也稱尊者。據傳十八羅漢是我國歷代對「佛法」深有研究的和尚高超武藝,拳法出神入化,雲遊天下,本著慈悲胸懷,行俠仗義,死後為眾人奉祀於觀世音菩薩兩旁。
傳說故事-目蓮救母
  從前有一個聰慧的小男孩叫做目蓮。目蓮自小就深具佛緣,小時候和奶奶到廟裡參拜,聽到誦經聲就感到十分的寧靜。寺裡的僧侶們也覺得目蓮與佛有緣,並希望他能出家學佛。於是,目蓮十歲那年便剃渡出了家。 目蓮出家後,十餘載沒和家裡連繫,奶奶和父親也相繼過世。而目蓮的母親是一個沒有知識,且蠻橫、任性的婦女。在當家做主後,就和不務正業的弟弟整天呼朋引伴,飲酒作樂。最不恥的是,目蓮的母親和舅舅對前來求助的乞丐與化緣的僧尼,不但不施捨反而加以凌辱,更甚者將牛肉和狗肉混在飯菜中讓僧尼果腹,僧尼發覺後大吐大嘔,而他們竟然拍手叫好,引為樂事。好景不長,家產敗盡後,目蓮的母親染上惡疾也撒手歸西了。
  隨著時光的飛逝,目蓮已在佛理上取得高深的造詣且有很高的成就。
一天,目蓮獨自靜思時想起,自幼出家和家裡已無聯絡,何曾報答過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他便利用法力去尋找父母的下落。目蓮 發現父親在極樂世界,而母親卻身陷地獄之中挨餓受苦。目蓮想盡辨法,用缽盛了飯想讓她飽餐一頓,但食物一靠近母親嘴邊,卻立即變成一團火,無法下嚥。目蓮用神眼一看,才發現母親的咽喉細的如一枚針的尖端,根本無法吞嚥。無法可施的目蓮只好前去向佛祖求助。

  佛祖告訴他:「你的母親生前作惡多端,宰牛殺狗已屬不該,凌辱僧尼,罪孽更是深重,因此才會受到懲罰!為今之計只有在七月十五那天,你為各地僧侶準備百味五果裝在盂蘭盆裡,『供養三寶』,作功德,請他們為你母親誦經唸佛,如此一來,不但你母親能解脫,且七代父母、和別人的父母也能得救。」目蓮依著佛祖的指示,果然將母親救離苦海。後來,人們便將農曆七月十五日訂為中元節,為死去的親人和孤魂野鬼「普渡」希望也讓他們早日超生,脫離苦海!

文殊菩薩韋馱護法

  佛教護法,四大天王卅二將軍之首,為南方增長天王統率。
名韋天將軍,高大威武,手持金剛杵,面如童子,心地善良,佛寺中尊之為「韋馱菩薩」,亦是佛教中的護法神。

傳說故事
  在道教中,則有一比較不為人知的傳說:由於梁朝梁武帝非常尊崇及推行佛法,因此當時的佛法相當盛行。在梁末時期,時遇北方的契丹人(大遼)南侵,遼人所到之處殺淫擄掠,少有百姓生還。
  當時的韋馱天將軍只是燕門關的一名副將,城內的百姓及官兵加起來甚至不到三千名。然而,契丹人卻是派了十萬大軍南下攻城;聲勢浩大令守城的主將,帶著一部份官兵,棄甲驚慌而逃。悲憫的韋將軍知道如果燕門關被攻破,城內的百姓將無一悻免生存,梁朝也將會滅亡,於是留下來,和城裡的百姓及少數的官兵一起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在無路可退下,全城軍民一心的抵抗,奇蹟似的,竟讓契丹人的十萬大軍久攻不下。
  然而,由於沒有後援,在死守了三個多月之後,終於彈盡糧絕,燕門關城不幸被攻破,城中軍民全部陣亡,當中也包括了韋馱天將軍。
  韋馱天將軍的悲憫英勇,也讓其往生天界,並有多次化身顯靈的守護事蹟。由於當時的梁朝佛法盛行,而韋馱將軍死守城疆的英勇無懼,就如同發願要護持所有的修行人一般,因此也認為是佛教中很大的護法。
相傳農曆六月初三 ,為韋馱菩薩聖誕,行者可備鮮花、敬果慶祝之;亦可誦唸《韋馱讚》,稱許韋馱菩薩擁護佛法之功

伽藍護法

 

文殊菩薩  佛教護法,智者大師度化關羽靈魂,中國蜀漢時義臣關羽從此成為佛教護法。伽藍意指道場、寺院、寺廟。為守護佛寺之神,形貌威猛,手持斧,後人尊稱「伽藍尊王」、「護法爺」。
傳說故事
  在中國歷史中有關關公(關羽)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是在唐朝以後。依(佛祖統紀)有這故事傳說:於隋開皇十二年,公元 592 年十二月間,(三國之漢蜀為公元 221~263 年,正式立國於公元 223 年。約相距 370 年後,即公元 592 年的隋文帝時期,隋朝為公元 581~617 年)時有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到荊州,欲於泉山建精舍。
  一日,他正趺坐入定時,忽然天地晦冥,風雨怒吼,於定中聽到:『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的悽厲叫聲,原來正是關公被東吳敵軍斬下其頭,後更將其頭顱轉送去到了曹操處,因而憤恨不平,遂率領其鬼神眷屬到處找尋自己的人頭時所呈現的恐怖景象,由以擾亂了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是一位得道之高僧,深知其怨氣不息,故以佛理導化而反問曰。 『關將 軍,你過去曾砍下他人的頭顱無數,你今日怎麼不去還給別人的頭呢? 』作出如是開導後並即時向其講說佛法與因果之理。因關帝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人,聞法後立即明白而心生覺悟及慚愧,並向大師求授五戒,正式皈依成為佛法的弟子,誓願以其精忠之心去成為護持佛教正法的護法。
  
關公(關羽)的詳細資料:中國民間對關羽在死後被超升為神聖的傳說,流誦經年,關羽可說是第一位,亦是唯一的一位能被佛、道、儒等三家皆共所崇拜及敬仰的神聖。佛教把他尊之為護法菩薩;道家與儒家則把他尊之為『關聖帝君』,既是一位神聖,亦是『忠義英勇』的象徵。 流傳至今不論在兩岸三 地,及至在海外的華人社區,當中亦設有不少『關帝廟』,更普及至部份的政府機關與商舖或住戶,常年香火不絕的供奉。由此可見關帝在民間心目中的重要性。
   因為關羽認是含冤而死,故其陰魂不息、不願離去,並於夜間四處出沒,一心希望能找回被斬去的頭顱,因而漫無目的地尋尋覓覓,轉眼便過了近四百年之久。到了隋朝時,才遇到了上文所述的智者大師向他說法及皈依才得以安自解脫。而關帝在皈依佛法後更有感佛恩的功德浩大,才能有機會脫離困苦之鬼道而往生天界,繼而發了大宏誓願,要永久護持佛法,遂成為了護持伽藍園地之護法菩薩。
  又相傳關帝被超渡而初到忉利天(即三十三天-玉皇大帝的天宮)時,玉帝非常賞識及敬重其忠義德行與浩然正氣,故玉帝即時封了關羽為『南天帝君』,且與玉帝並肩而坐。故此在天界的眾神便稱關羽為『左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