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次於文殊菩薩,代表德行,尊號為「大行普賢」,為釋迦牟尼佛右脅侍。
傳說故事
化身拾得大士
普賢菩薩又稱「普現色身菩薩」
普賢的梵語為「三滿多曼陀南」,翻譯為遍吉,意義就是「無所不在的光」或「無處不有的慈」,遍就是普,吉就是賢,遍吉就是普遍吉祥的意思。
中國四川省峨嵋山,相傳曾有普賢菩薩在此示現說法,所以古來即被奉為普賢菩薩之道場。
普賢菩薩的應化事蹟中,又以拾得大士最為著稱。相傳,唐朝天台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世稱阿彌陀佛化身),一日路經赤道城,看見一個小兒在路旁啼哭,以為是個無家棄兒,就將他帶回國清寺撫養,取名「拾得」。後與寒山大士(世稱文殊菩薩化身)成為莫逆之交。 春去秋來,寒暑交迭,轉眼間拾得已長成氣宇宣昂的少年,負責寺中香燈及齋堂事務。
有一日,大眾過堂用齋,卻看見拾得擅自登上大座,與佛像對面而食,並衝著憍陳如尊者的塑像說:只不過是個「小果聲聞」,說完即旁若無人的哈哈大笑。拾得突如其來的怪異舉動,讓眾人看得瞠目結舌,立刻就將他趕出齋堂。於是,上座師只好改派他到廚房去服勞役、做些雜事。 國清寺廚房裡的食物,常遭烏鴉偷啄食。又有一天,拾得一進到廚房,看到滿地狼籍,知道又被烏鴉這個不速之客光顧了。於是,生氣地走到伽藍殿,指著伽藍護法神說:「你連廚房裡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護好道場呢?」順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藍神像。當天晚上,全寺的僧眾都夢見伽藍神告狀說:「拾得打我!」。第二天,大眾說起昨晚的怪夢都議論紛紛,個個迫不及待的來到伽藍殿一探究竟,入殿一看,果真伽藍神像身上有多處杖痕,不禁一陣嘩然:「人不可貌相,原來拾得不是普通人!」
後因台州刺史閭丘胤,巧遇豐干禪師(世稱阿彌陀佛化身),問:「國清寺現在有沒有大修行的聖者?」禪師回答道:「寒山是文殊,拾得是普賢,你趕快去禮拜吧!」閭丘胤聞言,立即來到國清寺拜見寒山、拾得二位大士。二人一見刺史就說:「豐干多話!豐干多話!你連彌陀對面都不相識,來禮拜我們做什麼?」話一說完,兩人就笑傲而去,從此不知所蹤。此時,大眾才恍然大悟,原來豐干、寒山、拾得皆是佛菩薩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