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研究

2010年11月23日

首頁
個人檔案
教學平台
著作研究
得獎紀錄
指導社團
相片藝廊
我的興趣
意見反應

 

陳怡安:人的聚會,可以遇知音

人欲安身立命或令自己的生命有所安頓,不正需要撥些時間給自己,暝想一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是一部百讀不厭的書,把讀書會當成讀人的聚會

台灣PHP素直友會(1987簡靜惠及鍾楊壽美發起成立)

培養素宜(真誠純樸)的心並落實於生活中,其特質:

人與書的結合

讀書亦讀人

各會自主

重視成長關懷

增進思考判斷能力

閱讀重質不重量

組織多元化

 

明確的基本關念-讀書共修,永結知己

讀書會蓬勃發展的因素

一.資訊焦慮,人際疏離,心靈空虛,自我成長,政策推動

社會開放,角色解放,人性弱點,教育改革,追趕流行

二.外在環境:資訊源,產量多;產生,流通快;日新月;雜無序;
時間,集體學習是為可行之道。

三.個人需求:
求知與被知:探索未知的事物,肯定存在乃有用性,需要有表現機會

  獨享與分享:私自擁有,與人共享

  獨立與歸屬:證明自己是個獨立個體,也想被別人認同

  求變與安頓:不甘於一成不變的活,內心確又祈求安定

 

讀書會的本質

讀書會的形象

讀書會像量販店(自助餐),貨品多樣,各取所需

    泉水(火山)不斷的有新的東西湧出

    鏡子,可反映自己的優缺點

    一把鑰匙,可以開啟知識的寶庫

    一支鋼筆,可以不斷加水

    大海(聚寶盆、萬花筒),應有盡有

讀書會是智慧的發電廠

    充滿人味的淨土

    修行的好道場

    交老伴的預備所

讀書會的基本意涵

讀書會是一群人對一客觀的教材加以解讀、討論、分享的學習性組織

讀書會(非成長團體):以思想交流為主,以客觀才料切入,重視知性(由知性對話出發,進入感性,再由理性出來),過程中以運用解讀材料與激發討論的方法

成長團體:以心理成長為主,著重成員的自覺與洞察,重感性,過程中以成員互動與團體諮商的技巧

讀書會的特性

讀書會是個強調自發、自由、自助與民主的學習團體,有以下的特性及精神

自願性: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事

自主性:尊重個人的意志

平等性:人人平等

開放性:包容異議,多元思維

對話性:鼔勵表達,彼此聆聽,使討論有對流的動力,交集的的進行。

主動負責的精神:主動閱讀和思考,並積極表達

合作學習的精神:

互助自養的精神:互為師生,不靠外力支助

獨立尊重的精神:不強迫彼此接受

 

讀書會的內涵

讀書會的功能

個人層次:

求知與練功:獲得知識,拓展視野,訓練能力,培養興趣

交流與支持:分享經驗,抒解情緒,扶持鼔勵,人際歸屬

探索與整合:自我省思,自我洞察,自我整理,自我肯定

成長與提升:解決問題,自我發展,提昇涵養,洞察人性

    團體層次:促進溝通,增加了解,提昇知能,凝聚共識

    社會層次:傳播書香文化,塑造民主素養,增進和諧氣氛,踐行終身學習

讀書會的材料

有聲書、聽講、影片屬同步學習

文字的閱讀屬非同步學習,可提供較大的思考空間與較充裕的思考時間

選材須注意成員的時間、程度、能力、興趣,並由所有成員共同決定

讀書會的類型

依閱讀時間分:

事先閱讀型:共讀,分讀,個讀(各自選材,鉺享心得)

現場閱讀型:輪讀,默讀,導讀

    依進行方式分:聽講式,報告式,表演式,研討式

      研討式最能彰顯讀書會的本質,可分為:

      開場、暖身,熟悉、複習材料,討論、分享,結束、回蝕等四階段

      

有效的消解材料-客觀理解,用心通透

基本的閱讀態度

讀書的精神

客觀了解的精神-接受與理解

見林見樹的精神-結構與消化

不斷對話的精神-驗證與吸收

讀書的境界

(有)讀了,讀過(完),讀懂,讀通,讀透

讀書的抉擇

暢銷書及長銷書,既呼應社會的脈動,又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有效的解讀方法

與封面對話

對封面的色彩、圖案、名稱、包裝設計、作者、出版社,來解讀本書的訊息

與材料對話

解讀目錄:是一本書的骨架,具有一窺全貌、一目了然的整體觀

閱讀內文:掌握結構,再理解重點,建立忠於原味的了解基礎

內文對話:激盪與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見解、視野、心靈和知慧有所增益與提昇

 

靈活的帶領討論-對話激盪,源頭活水

討論的原理

討論對讀書會的重要性,就如同呼吸對人的維持生命一樣

讓成員有想說的意願,能說的內容,會說的方法,敢說的勇氣

討論與表達

說話是人的基本能力,表達是把想說的話說出來,表達是討論的基礎。

討論包含聆聽、接受、思考、回應及發表的過程

討論的本質

人人可參與,意見被接納

彼此有回應,經驗相激盪

觀念有衝撃,交流有收穫

討論與思考

有效的思考的程序:由淺顯到深奧,由熟悉到陌生,由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

討論的方法(討論,是讀書會的主菜)

討論基本類型

輪流發言型:(不算討論,只是表達)

自由發言型:(易流於天馬行空,無法聚焦)

合作思考法:會前準備,現場激盪

    現場激盪是很好的哲學式思考模式,具有鬆動僵化思考的催化功能,其程序為:

    輪讀

    提問(自由提出)

    釐清(想要討論什麼)

    整理(在尊重提問人下歸類問題)

    選擇(選擇問題優先順序)

    討論(開放討論)

    帶領人只要秉持尊重、開放的態度,擔任維持秩序的工作即可,並時時提醒自己不要主導與干預成員的思考,讓思考的責任回歸給成員.

題綱討論法:(先擬定討論題目,易限制學習思考的機會與創思的空間.)

層次討論法:

  第一層次:『熟悉與複習材料』(客觀性問題,對材料的客觀性內容做初步了解)

       已知的、記憶中的(內容摘要)

       立即聯想的(你會想到什麼)

  第二層次:『回應與消化材料』(映照性問題,主觀對材料接獨反應)

       感受(心情感受)

印象(讓你印象深刻…)

經驗立即聯想(相關經驗)

對材料表層意義與隱含的內涵之探討了解(概念消解,去角色化,易位,理解,解惑)

  第三層次:『詮釋與驗證材料』(詮釋性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體驗)

       闡述觀點,說明理由(讓你印象深刻的理由…)

       推理

       反證、異向思考

       質疑挑戰、評論(不同的看法)

       第三層次是延續第二層次內容,持續加深加廣,提出個人主觀的見解與對話.

  第四層次:『深化與活化材料』(深探性問題,協助成員與自己真實接獨,並提供材料內蘊真理直接對話機會)

       整理.收穫.發現.體會.體悟.洞察.反省.心得.挑戰.啟示.應用.

導讀的運作

導讀其作用是用來協助成員了解材料,為接著討論奠基的

目的:客觀了解,有效複習,晍腦暖心,化解疑惑

功能:意識的引發,助讀的激勵,釐清的安心

基本類型:

  照本宣科型

  提綱契領型

  重新組合型(消化整理後重新提出精要)

  結構對話型(以提問的方式,帶動大家複習材料)

討論的帶領

 討論使讀書會充滿活力,讓成員滿而歸

討論不熱絡的原因

素材因素-適性適量

成員因素-安頓身心

環境因素-天人合一

帶領人因素-當下自覺(坦誠回饋,真心反思,努力精進)

帶領討論的基本工作

充分的準備與核心工作的掌,握是帶領過程中不變的根本.

準備工作:

  結構:精讀材料

  聚焦:凝聚主題或材料的核心價值

  組織:佈局安排,預設討論過程的階段及層次.

  對話:問題設計

  體驗:錦囊準備,預備一些親身例子或經驗

  觀想:腦中預演

核心工作:

  提出好的問題(好問題的條件:清楚,單一,開放:各種答案)

帶領討論的基本功夫

討論是鼔勵發言,更歡迎不同想法互相激盪.

『問』提問,以螺旋式過程,在四層次討論法間來回運用.

『聽』聆聽,完整的聽,重在聽的態度.

『應』回應,隱含對表達者的重視與肯定.

『串』重整.凝聚,找出需繼續的地方

『化』轉化(拉回主題),點化(點出重點),深化(彰顯表達者深層的意義)

『引』引發思考與引導方向

『結』結論,總結,並導引下次作業.

帶領人的心法

一位優質帶領人應具備四個心

『開放的心』不預設立場

『平等的心』人人平等

『學習的心』謙虛

『信賴的心』相信成員

一位優質帶領人應具備四種態度

『接受』:專注聆聽,不要急著反駁

『回應』:適時、適量的回應

『邀請』:邀約參與,不要(強)求

『欣賞』:與成員保持適當距離,不批判

 

有機的經營運作-歡喜甘願,甜蜜承擔

讀書會的運作

讀書會的組成運作程序

構思-計劃階段:事(目標).人.時.地.物

召募-聯絡階段:招兵買馬

說明-定向階段:說明.溝通.調整與確認,以奠定執行的基礎.

執行-運作階段:製造參與、表現機會

回顧-展望階段:調整,重新再出發

影響讀書會有效運作的要素

共識不足:目標要清楚

主題或材料不對:視成員的興趣、需要、程度而定

進行方式不妥:效率與彈性並重

規範不明:經大家同意,確實可行

費用不清:不宜太高

固定成員:中間不宜增人

參與人數:以15人為原則

公關人員:絡或邀約

動機因素:務求自願參加

組織因素:非必要設置行政人員,不求名、權

帶領人:輪流或外聘

階段因素:(讀書會的發展六階段)

 形成期:期待

 紮根期

 成長期

 成熟期

 轉換期

 結束期

讀書會成敗,人人有責

                                                                                                                                                                                                                              

帶領人的使命與定位

喜歡閱讀-共享閱讀樂趣

有效閱讀-提昇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培養閱讀習慣

深度閱讀-開啟思辨動能,閱讀的唯一理由是為了思考

終身閱讀-找回學習主權

學習三種取向: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學習生中心

學習理論:學習內容為學習者感興趣時,學習成效最大

讀書會將學習權還給成員,要求主動學習,讓成員有機會當學習的主人,體驗自發願、自發學習的美妙,並願意讓閱讀學習成為生命重要過程。

 

上次修改此網站的日期: 201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