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獻
台灣的溫泉歷史,當然要從北投談起。清光緒十九年,德籍商人奧利首度在台灣北投發現溫泉,於是開設溫泉俱樂部。日軍侵台後,喜好溫泉的日本人更將台灣的溫泉資源運用得淋漓盡致。西元1896年,日人平田源吾在新北投設立了全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現在的光明路七十三巷口,舊建物本體已毀,只剩下當初的澡堂建築),北投溫泉至今已經有百年歲月。
全盛時期的北投,不但擁有百餘間的溫泉旅館、澡堂;是台灣早期電影工業的最佳外景地點;而且正因為(那卡西)酒家林立,以其艷名登上時代雜誌。這段風光歲月,在西元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政府廢娼之後瓦解,一夕之間,北投人聲不再,跌入黑暗谷底。
早期的台灣主要僅以四大溫泉(北投溫泉、陽明山溫泉、關子嶺溫泉、四重溪溫泉)南北爭鋒,可見當時的溫泉開發並不熱絡,頂多只是零星的被林班、軍警或原住民發現後,陸續建構一個簡單的泡湯澡堂或露天浴池。而日兵相信泡湯可以消除疲勞,將傷兵運置於此地,則是另一個讓北投溫泉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然而數十年過去了,台灣朝野對溫泉資源的利用卻仍然貧瘠,讓人不禁感到可惜萬分。
在溫泉中,「水」是最主要的成份,內容物則依礦物質的成份多寡來細分為礦泉及非礦泉,台灣能夠被稱為是世界的溫泉博物館,則是因為從冷泉到熱泉不但質好量多,各式各樣的溫泉泉質種類之齊全,更是不亞於有著溫泉王國之稱的日本,只是台灣地區溫泉的開發,皆由日據時代開始,多數溫泉都由原住民所發現,所以有著許多以原住民語文命名的溫泉名稱,如「烏來」在泰雅族語中指的是「滾水」,而「北投」的原意是「女巫」。
台灣地熱資源豐富,最早由日籍人士大江二郎的記載已有八十二處。一九五五年由顏滄波所做的統計,也有七十餘處溫泉。而隨著後人的開發,觀光局於一九八一年公告台灣有九十九處溫泉;專家更統計台灣有超過百餘處溫泉,再再證明了台灣是個「溫泉寶島」,溫泉密度為全球之冠。